雜記// 超市打折肉塊形狀的我的貧窮
6:45 AM
(沒錯,標題是剽竊村上春樹的起司蛋糕形狀的我的貧窮,還剽竊得很爛)
我在京都的生活,無疑是在赤貧線上。
住在車站以南的Share House,房租是三萬八日幣。三萬八日幣在京都是極便宜的價格了,一般的Share House或個人套房大多是落在四、五萬日幣,視與市中心的遠近與屋況有所變動。四萬以下的房子可能要住到遠離城中的伏見區或山科區了。
搬進Share House前多少帶點期待與綺色幻想,但在新居入住的那一刻起正式宣告一切破滅。——是一間屋齡超級老的普通一軒家,而且不是絕對你想像中美麗的京町屋。陳舊傢俱、簡陋的公共空間、凌亂得讓人不安的廚房、不是太熱就是太冷的洗澡水與四處放置的黏鼠板,構成我的京都簡居空間。唯一的優點是房間寬敞。
「要是在台灣絕對不會住在這種地方」、「好想搬離這裡」之類的想法不曾停過。但一來是找不到這個價位帶更好的房子,二來這裡距離京都車站十分鐘路程,可以從京都站搭乘公車通往京都的任何一個角落,也很方便往外縣市跑,交通地點絕佳便利。總之,目前就是湊合湊合著住了,而這窘迫的情況,我是絕對不敢與家人坦白的。
儘管三萬八的價位算是便宜的居所,對我來說卻仍然是重大的負擔。七八月連日玩耍,九月才開始正式工作,偽小資上班族的辦公室生活,領的是少得可憐的時薪八百,並且要再另外扣20%的外國人稅金。我連續按了三次計算機,才確認那過於寒酸單薄的數字就是本月份的薪水,而且下個月底才領得到錢。摳門的日本人,連工作合約證明書都要從我的工資中扣。
每天闔眼時,生計的壓力就會沈甸甸地壓上來。
為此,我開始節約度日。
首先就是從吃的開銷開始節省——日本的外食貴得無法想像,最便宜的連鎖牛丼店五百日幣、拉麵店七百到一千、其他食物時常超過一張千元大鈔。我開始自炊,每天下午到超市報到,尋覓當日到期的打折肉塊,把貼著紅色標籤「20%引」、「半額」、「50円引き」的牛肉、雞肉、豬肉放進菜籃子裡,成為我小小的確幸。晚上張羅著柴米油鹽時,忍不禁感嘆:原來我已經變得如此「日常感」,這是在台灣時絕對無法想像的。
在台灣從來不拿鍋鏟的我,幾乎沒有廚藝可言。因此我每天的飯菜非常規律,早上是果醬抹吐司加奶茶沖泡包;午餐是超市賣的「焼きそば」麵條用熱水燙過,加點當日買的配菜;而晚餐是我老媽真傳的「媽媽炒飯」,只需要飯、蛋、肉三位一體,拌著醬油炒來吃。當然,滋味是比不上正牌的「媽媽炒飯」,不過也能稍微緩解思鄉之苦。(幸好我是個味覺白癡,這些自炊食物只要味道尚可就能通通吃下肚。)
另外要節省的是交通費。京都,不知道為什麼,交通費用硬是比首都東京、隔壁的大阪都貴上一些,地鐵的起跳是210日幣,最泛用的公車則是市區單一票價230日幣,總之,沒有個兩百日幣是出不了門的。因此在京都,腳踏車非常盛行。剛好我的住宿處有附帶一輛寶藍色淑女車(少數的優點),從十条到一条,這輛車可說是伴著我上山下海的良駒。不過,可別想說騎腳踏車可以完全省掉交通費,因為京都市規定市街上不能停車,若附近沒有免費停車場,就得要花150~200日幣去停在付費停車場。
上面林林總總、一點一滴辛苦攢下來的錢,統統貢獻給了咖啡廳、甜點屋、衣服文具與社交費用,勉勉強強收支維持在平衡狀態。一個人在京都討生活,沒有想像中的容易。太多、太多的庸庸碌碌會侵蝕作為觀光客雀躍的心,時常會想著乾脆回去台灣吧。今天也是如此。我看看牆上的老舊掛鐘,下樓準備晚餐。熱鍋、倒油、把打折的肉丟進鍋裡,我看著它,被油烤得噗疵作響的肉是我貧窮的形狀。
我在京都的生活,無疑是在赤貧線上。
住在車站以南的Share House,房租是三萬八日幣。三萬八日幣在京都是極便宜的價格了,一般的Share House或個人套房大多是落在四、五萬日幣,視與市中心的遠近與屋況有所變動。四萬以下的房子可能要住到遠離城中的伏見區或山科區了。
搬進Share House前多少帶點期待與綺色幻想,但在新居入住的那一刻起正式宣告一切破滅。——是一間屋齡超級老的普通一軒家,而且不是絕對你想像中美麗的京町屋。陳舊傢俱、簡陋的公共空間、凌亂得讓人不安的廚房、不是太熱就是太冷的洗澡水與四處放置的黏鼠板,構成我的京都簡居空間。唯一的優點是房間寬敞。
「要是在台灣絕對不會住在這種地方」、「好想搬離這裡」之類的想法不曾停過。但一來是找不到這個價位帶更好的房子,二來這裡距離京都車站十分鐘路程,可以從京都站搭乘公車通往京都的任何一個角落,也很方便往外縣市跑,交通地點絕佳便利。總之,目前就是湊合湊合著住了,而這窘迫的情況,我是絕對不敢與家人坦白的。
儘管三萬八的價位算是便宜的居所,對我來說卻仍然是重大的負擔。七八月連日玩耍,九月才開始正式工作,偽小資上班族的辦公室生活,領的是少得可憐的時薪八百,並且要再另外扣20%的外國人稅金。我連續按了三次計算機,才確認那過於寒酸單薄的數字就是本月份的薪水,而且下個月底才領得到錢。摳門的日本人,連工作合約證明書都要從我的工資中扣。
每天闔眼時,生計的壓力就會沈甸甸地壓上來。
為此,我開始節約度日。
首先就是從吃的開銷開始節省——日本的外食貴得無法想像,最便宜的連鎖牛丼店五百日幣、拉麵店七百到一千、其他食物時常超過一張千元大鈔。我開始自炊,每天下午到超市報到,尋覓當日到期的打折肉塊,把貼著紅色標籤「20%引」、「半額」、「50円引き」的牛肉、雞肉、豬肉放進菜籃子裡,成為我小小的確幸。晚上張羅著柴米油鹽時,忍不禁感嘆:原來我已經變得如此「日常感」,這是在台灣時絕對無法想像的。
在台灣從來不拿鍋鏟的我,幾乎沒有廚藝可言。因此我每天的飯菜非常規律,早上是果醬抹吐司加奶茶沖泡包;午餐是超市賣的「焼きそば」麵條用熱水燙過,加點當日買的配菜;而晚餐是我老媽真傳的「媽媽炒飯」,只需要飯、蛋、肉三位一體,拌著醬油炒來吃。當然,滋味是比不上正牌的「媽媽炒飯」,不過也能稍微緩解思鄉之苦。(幸好我是個味覺白癡,這些自炊食物只要味道尚可就能通通吃下肚。)
另外要節省的是交通費。京都,不知道為什麼,交通費用硬是比首都東京、隔壁的大阪都貴上一些,地鐵的起跳是210日幣,最泛用的公車則是市區單一票價230日幣,總之,沒有個兩百日幣是出不了門的。因此在京都,腳踏車非常盛行。剛好我的住宿處有附帶一輛寶藍色淑女車(少數的優點),從十条到一条,這輛車可說是伴著我上山下海的良駒。不過,可別想說騎腳踏車可以完全省掉交通費,因為京都市規定市街上不能停車,若附近沒有免費停車場,就得要花150~200日幣去停在付費停車場。
上面林林總總、一點一滴辛苦攢下來的錢,統統貢獻給了咖啡廳、甜點屋、衣服文具與社交費用,勉勉強強收支維持在平衡狀態。一個人在京都討生活,沒有想像中的容易。太多、太多的庸庸碌碌會侵蝕作為觀光客雀躍的心,時常會想著乾脆回去台灣吧。今天也是如此。我看看牆上的老舊掛鐘,下樓準備晚餐。熱鍋、倒油、把打折的肉丟進鍋裡,我看著它,被油烤得噗疵作響的肉是我貧窮的形狀。
2 意見
到了鴨川 瞇著眼吹風 就能忘記貧窮....
ReplyDelete我也是這麼想的,所以才能繼續住下去嘿嘿
Delete